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会暨“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在“5·6民族团结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师生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2024年5月6日晚,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在国音堂音乐厅举办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会暨“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成刚,国家民委文宣司文化处处长王冰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统群处副处长相京,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秘书长张学斌,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党委副书记刘宇,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小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嫄到场观演。
本次活动由党委统战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艺术实践中心承办,各二级院系、新山歌社协办。声乐歌剧系教师、艺术指导邓垚,声乐歌剧系教师、艺术指导白皓等担任钢琴伴奏。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有关干部,以及中国音乐学院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各院系学生共500余人一同观演。
“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由思政部基础部(直属)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佟怡教授担任主讲。她从“5·6民族团结日”的起源娓娓道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汲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精髓,在民族工作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佟怡教授带领现场师生学习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师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会由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担任主讲。她为现场观众讲解了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形成的原因以及我校招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的情况。我校自2009年起面向全国推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土家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彝族、壮族、水族等民族培养硕士生300余人、博士生60余人,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文化繁荣贡献了国音人的担当。演出过程中,张天彤教授穿插讲解了各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所属民族的基本情况、该民族音乐特点和表演特色、作品创作表达的文化价值等,她尤其还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介绍了学校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同时,还将少数民族音乐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让汉族学生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双向奔赴的音乐教育教学特色。
一曲气壮山河的《龙腾虎跃》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我校2021级国乐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北京民族乐团副团长宋艺博(朝鲜族)与国乐系打击乐专业学生默契配合,以精湛无比的演奏技术、势不可挡的气势、雄壮有力的呐喊,展现出中华儿女龙腾虎跃、奋勇前进的精神风貌。
随后是五首来自不同民族的民歌联唱。哈萨克族民歌《金色的阿勒泰》由2023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高沙尔(哈萨克族)演唱,她以绵长的拖腔表现出哈萨克族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达斡尔族民歌《想念救星毛主席》由2022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佳乐(达斡尔族)演唱,高亢悠扬的歌声中尽显达斡尔族人民对人民领袖毛主席的赞美与歌颂;新疆民歌《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由2021级声乐歌剧系本科生尼尕尔(维吾尔族)演唱,她以活泼细腻的歌声,以热情洋溢的律动抒发了维吾尔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羌族民歌《郎巴》由2023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尔玛娜泽(羌族)演唱,她以独特的音色与润腔表现了羌族姑娘的质朴与美丽;侗族民歌《唱支侗族山歌给党听》由侗族山歌传承人、我校“新山歌社”特约授课教师吴世滔(侗族)演唱,他豪迈激昂、沧桑有力的歌声中表现出侗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与歌颂。五位演唱者在演唱中均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原汁原味地演绎了本民族音乐作品,真挚动人。最后,五位演唱者用汉语献上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全场观众与演唱者一起互动,一道拍手击打着节拍,热情的氛围洋溢在场内。
《芦笙场上》由2023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冉(蒙古族)携手声乐歌剧系一众学生共同演唱。她们身穿苗服,手挽着手,为我们呈现了芦笙场上苗族人民演唱多声部民歌的群像,歌声委婉流畅、细腻甜美。
《新赛马》由武文崟(土族),白宛鑫(回族)、樊龙煜彤(苗族)、马海涛(满族)等十一位国乐系同学演奏,乐曲以打击乐开场并贯穿全曲,意在模仿草原上刚劲有力的马蹄声。乐队的演奏把草原的辽阔壮美和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彝族民歌《天上雾腾腾》由2022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阿的伍卓(彝族)演唱,她广阔悠远的嗓音与细密错落的琴声相互交织,情感真挚、细腻动人,形象地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自然居住环境以及勤劳、率真的民族性格。
琵琶曲《彝族舞曲》由国乐系琵琶专业学生曹孟瑶(回族)、徐文欣(满族)领奏,韩笑(满族)、李悦萌(满族)、白宛鑫(回族)合奏。五把琵琶相互交织对话,时而活泼,时而柔美,表现了彝族青年质朴、健康的情操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炽热情感。
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由2021级声乐歌剧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索郎斯基(藏族)、仁青拉初(藏族)演唱。她们的演唱清脆高亢、抒情细腻,抒发了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对中国共产党的赞美。
青海花儿《雪白的鸽子》由中国音乐学院校友、青年歌唱家马小明(回族)演唱,他对乐曲首段一连串的“仓啷啷令”进行了细腻的声乐处理,嗓音醇厚,情感真挚,为这首民歌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表现了回族人民对于纯洁美好的无限向往。
《火之木卡姆》是由中国音乐学院校友戚浩笛为板胡与钢琴而作的器乐作品,由2021级国乐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板胡青年教师晏璐婷(满族)、2020级钢琴系在读本科生张铂文共同演奏。板胡情绪热烈狂野、钢琴节奏热情洋溢,二者相互交织对话细致表现出“刀郎木卡姆”的风格特点,浓烈的新疆风情扑面而来。
《敦煌》由九位国乐系的同学共同呈现。全曲以古筝低沉的回转开篇,新笛、二胡、琵琶和中阮紧随奏响,时而欢快激昂,时而婉转忧伤。打击乐的加入更为乐曲增添了几分空灵感,使人仿佛穿越于敦煌数千年兴衰起伏的历史长河之中。
音乐会上,我校还特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乌日娜(鄂温克族)携学生团队,与我校音乐学系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关诺敏(蒙古族)、额日登夫(蒙古族)、杨高友汗(蒙古族)、安安(蒙古族)共同呈现蒙古族长调《摔跤王都仁扎那》、鄂伦春族民歌《打猎归来》、鄂温克族民歌《鄂呼兰德呼兰》、达斡尔族民歌《问答歌》。四首民歌曲调粗犷豪放、富于草原与森林气息,共同呈现出我国游牧民族的音乐风格与民族特质。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彼此牵挂,风里雨里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天南海北心相映,我们是一家……”由我校声乐歌剧系教师、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声乐歌剧系教师、男高音歌唱家黄训国,声乐歌剧系副教授、女高音歌唱家李琳,教育学院教师、女中音歌唱家钟丽燕共同演唱的作品《同心共筑中国梦》呼应了音乐会的主题,乐曲旋律热烈激昂、唱词情感真挚,凝聚了各民族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表现了各民族同胞凝心聚力,尽情绽放中华民族绚丽风采的精神面貌。
本场演出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盛宴,也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形式生动的“音乐厅里的思政课”。节目间隙,张天彤教授还和现场师生互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知识竞赛”问答,现场观众积极抢答,气氛热烈。
本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会暨“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各民族师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鼎力配合,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来自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羌族、侗族、苗族、哈尼族、土族、彝族、鄂伦春族等17个民族的师生,现场表演了涵盖多个民族的经典作品,用音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奋楫扬帆,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国音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国音绚丽绽放。